我院举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系列报告
受疫情影响,我院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野外实习采用专家报告的形式进行。实习期间分别邀请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赵西梅副教授、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孙学军、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张宝军副研究员、鲁东大学副教授刘现彬等做关于自然地理实习工作的报告。
2022年11月16日,滨州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赵西梅副教授以《寻本草问中药,保生态助发展——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研究》为题,讲述了关于黄河三角洲植物的故事,赵老师利用丰富的图片、翔实的数据介绍了黄河三角洲区域自然地理概况、药用植物和盐生植物种类以及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利用情况,报告中讲到的植物,大部分都可以在校园中见到,像芦苇、白茅、柽柳、罗布麻、车前等等,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植物指引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探索不一样的自然。
2022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自然地理学博士后孙学军老师(我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为师生做了关于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和青藏地区野外工作方面的报告。青藏高原是中纬度地区冰川发育最广的区域,被誉为亚洲水塔,冰川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高度的温度敏感性,可以最直观的反应气候环境变化。孙老师结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以《青藏科考之“问诊”冰川》为题,探讨青藏高原冰川现状、冰川观测的气候环境意义和如何进行冰川观测等内容,带领大家开启了一段美妙的青藏冰川科考之旅。
2022年11月26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所张宝军副研究员(我院2008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鲁东大学刘现彬副教授(我院2005级地理科学专业校友)为师生做自然地理实习线上报告。
张宝军副研究员的报告以个人在博士、博士后以及参加工作以来的三个时期为节点,分别介绍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侵蚀相关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物群落对土壤抗蚀性能的提升机制研究以及在西藏“一江两河区”开展重大生态工程成效评价研究,为师生讲述了三个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相关研究进展。
刘现彬副教授主要从事第四纪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作为自然地理实习指导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地理专业自然地理联合实习,带队到秦岭、西安、山东各地自然地理实习,有丰富的自然地理实习指导经验。他以《我们身边的地理》为题,结合自身经验向我们介绍了求学和科研经历,让书本上的知识真正的“活”了起来。
此次自然地理实习系列专家报告,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同学们的见识,提升了同学们对地理学研究的兴趣,增加了同学们的专业认同感。